资讯

比亚迪持续加码研发 电池业务分拆上市提速

来源:中国经营报 时间:2020-04-25

近期,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以下简称“比亚迪”)发布了2019年年报,报告显示,2019年比亚迪实现营业收入约1277.39亿元,同比下滑1.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6.14亿元,同比下滑41.93%。


不过,对此二级市场反应“淡定”,首个交易日股价微涨0.10%,如果从年报业绩预告发布算起,区间涨跌幅为增长5.02%,华创证券发布研报认为,当前为比亚迪的“基本面低点”,而choice数据显示,3个月内15家机构给出的评级中,6家给出的为“买入”,9家给出的为“增持”。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至今,比亚迪正在面临诸多变化,无论是比亚迪将旗下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拆分为“弗迪系”独立运营,半导体业务的剥离独立发展,还是此前e平台的推出,宣布该平台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向全球开放共享,比亚迪正处在“垂直整合”到“市场化”“开放共享”的节点上,比亚迪实控人、董事长王传福近期在公开场合,亦直言这一重大转变的意义。


“低点”背后


据年报显示,比亚迪3大主营业务中,营收占比为49.53%的“汽车及相关产品”2019年营收降低16.76%,另两大主营业务则均实现上涨,对于归母净利润的下跌,比亚迪解释称“主要为行业及政策变化及本期研发费用上升影响所致”。


业绩发布后的首个交易日收盘,二级市场给出的回应“淡定”,股价基本持平,区间涨跌幅为微增0.10%,主力资金净流入1440万元,如果从年报业绩预告发布算起,区间涨跌幅为增长5.02%。


从大环境上看,2019年确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和政策发生“剧变”的一年,补贴大幅退坡之下,这也是自2009年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来出现的首次年度下降,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称,2019年补贴大幅退坡,对生产企业影响很大,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况,很难通过新能源汽车盈利。


不过,新能源汽车已然成为 “大方向”,2019年12月相关部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占比将达到25%左右。乘联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仅为4.95%,与25%的目标相比市场空间巨大。


近期在与某些“造车新势力”车企内部人员沟通中,谈及“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的产品定价的逻辑,对方认为电动车当前更多的潜在个人消费者群体属于高收入阶层,而非8万~15万元区间强调“性价比”的刚需首购者,不过招商证券发布的研报称,仅凭定价20万元以上的电动车,很难实现从4%到20%的销量渗透。


比亚迪近年的车型布局,则满足了消费者的不同价位需求。在紧凑型燃油轿车方面,比亚迪2018年9月推出的秦Pro,定价区间为7.98万~11.59万元,在紧凑型燃油SUV方面,比亚迪2019年7月推出了宋Pro,定价8.98万~11.98万元,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2018年推出了紧凑型轿车秦新能源,定价为12.99万~17.48万元,2019年推出的紧凑型SUV宋Pro新能源定价为16.98万~21.9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3月,比亚迪召开“刀片电池”发布会,一时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热点话题。在通过针刺实验的高安全优势之外,刀片电池将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提高50%。比亚迪方面称,“刀片电池”将率先搭载在2020年6月推出的车型“汉”上。


亦有券商认为,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仍为“技术”瓶颈,这也成为一直在技术方面高投入的比亚迪被“看好”的原因之一。根据年报数据,比亚迪2019年研发费用56.29亿元,同比增长12.83%。


有媒体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正是因为比亚迪一直坚定技术路线,所以尽管在其利润下降、甚至目前补贴占据利润大头的情况下,机构和行业内都对比亚迪普遍看好。“比亚迪在电池和相关产品上的技术研发,将在不久的未来带来更大的回报。”


在更大的布局上,2018年,比亚迪发布e平台,并宣布将e平台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向全球开放共享。当年3月,在举行e平台媒体沟通会时,比亚迪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云飞,曾描述其预期的场景,“5年、10年之后,挂着比亚迪Logo的电动汽车可能占市场15%~20%,但是有比亚迪e平台的核心零部件的电动汽车可能会占一半。”


华创证券发布研报认为,当前为公司基本面低点,伴随电动车政策落地、公司全新电池技术等推出,未来两年公司销量和利润率有望不断改善。中长期,公司有望成为全球电动技术综合供应商。


迎“市场化里程碑”


“本次拟引入战略投资者是比亚迪企业市场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2020年4月13日晚间,当比亚迪宣布旗下的比亚迪半导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比亚迪半导体”)通过一系列股权转让、业务划转,最终完成内部重组时这样称。


事实上,自2017年开始,以“垂直整合模式”被业内熟知的比亚迪,就逐步发力“市场化”。


关于“垂直整合模式”,曾有媒体报道称,在汽车行业,比亚迪的整车和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均由自己完成,而绝大多数主机厂只将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掌握在自己手中,其他零部件从外部采购,对此,王传福曾直言“是被逼出来的”,因为2003年入局新能源汽车之时,虽决心推动行业大发展,但外界对电动汽车并不看好,也没有公司愿意做配套,这才有了“自力更生”。


如果把视野拓宽,在汽车制造史上,“垂直整合模式”曾广为盛行,在《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中,明确记载了在大量生产时代,福特汽车等欧美车企曾建立“巨大”的工厂,去生产一台车所需要的所有零部件,而这种情况,随着丰田汽车采用的“精益生产”的生产方式的普遍流行而逐步改变。


在汽车产业上百年的发展中,曾经归属于主机厂后被剥离独立发展,并成为更多的主机厂供应商的“竞争对手”的零部件公司众多。


对于比亚迪半导体此次被分拆并意图单独上市,比亚迪称其将继续加快推进其他下属子公司业务的市场化,充分释放下属子公司市场潜力。


不过,比亚迪汽车产业链的“市场化提速”不仅表现于此。


2020年3月,比亚迪宣布成立5家“弗迪系”公司,其中包括弗迪电池、弗迪动力、弗迪视觉、弗迪模具等,如果具体到单个公司来看,会发现其背后的“实力”与“积淀”,如弗迪动力有限公司自2003年起开始汽车动力零部件研发,致力于汽车动力总成及新能源汽车整体解决方案开发,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则具有16年汽车电子和底盘研发、生产、销售经验,突破和掌握了大量的汽车电子及底盘技术 。


彼时,弗迪动力内部人士曾称,弗迪公司的成立代表着公司市场化进入2.0时代,“以往我们在集团内部,很多的时候是公司要我怎么做;成立之后,我们要想的是我们要怎么去做,市场或客户需要我们怎么做”。


王传福则在公开场合中提到,做为比亚迪旗下的子品牌,弗迪系是一个完整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是比亚迪经历多年的垂直整合后的必然选择。


2020年3月,比亚迪推出“刀片电池”之时,王传福在发布会上称,如果垂直整合是“自力更生”,那么e平台的开放共享就是“改革开放”,这也标志着比亚迪完成两者间的战略转变,在这个基础上,弗迪系应运而生,而“刀片电池”,亦称为弗迪系公司发布的第一款重磅产品。


值得关注的是,早在2019年8月,比亚迪在深交所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上提及,彼时公司动力电池业务分拆上市在稳步推进中,预计在2022年前后会把电池业务分拆出去独立上市。


招商证券汽车行业高级分析师马良旭向媒体分析,弗迪公司的成立意味着比亚迪离分拆上市更近了一步,“第一步还是IGBT(半导体)业务的拆分,之后是电池业务,整体进度会比业界想得要快。”


安信证券发布研报认为,比亚迪半导体方面引入战略投资者、独立上市,一方面可减轻上市公司融资压力,另一方面更高的独立性有利于拓展更多客户,实现更快发展;华创证券则分析称,比亚迪通过多年电动技术积累,目前已经不仅是一家新能源车企,更是一家电动技术供应商,伴随着优势业务独立发展,会推动其成为全球综合电动技术供应商。

上一篇:瑞典一动力电池制造商在美申请破产保护 下一篇:瀚川智能2019年营收4.57亿 已开发新能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

相关阅读

客服电话:0755-23703213
E-mail:dldcw@foxmail.com
动力电池网-领先的产业研究与传媒机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