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动力电池》杂志 时间:2021-12-30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新能源车的整体品质和性能已得到极大提升。尽管如此,电动汽车的续航问题始终被消费者所诟病,成为制约新能源车大规模应用的重要因素。目前解决电动汽车续航问题的途径,除不断提升动力电池能量密度水平,还围绕着充电模式和换电模式来做文章。从目前情况来看,大多数新能源车仍然以充电模式为主。
在政策暖风吹拂下,虽然全国各地都在推动充电桩的建设方面不遗余力,但实际的效果却并是太理想。业内人士认为,由于自有停车位欠缺、电网扩容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充电桩的建设不及预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能源车客户的用车体验。于是近年来新能源车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日益受到关注,从而涌现出大批涉足智能换电站的企业。
曼弗莱德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马志乐
而与此同时,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已日益临近,其广阔的市场前景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厂商的加入。包括湖南邦普、湖北格林美、赣州豪鹏等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废旧动力电池再生处理能力。此外宁德时代、比亚迪、华友钴业、中航锂电、中化锂电科技等电池及材料企业,也开始布局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高景气度,对专业电池回收设备产生了巨大市场需求。
曼弗莱德智能制造(江苏)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曼弗莱德”),则是智能换电站标准单站设备和电池回收设备的集大成者。公司不仅为换电站提供智能化的单站设备,同时也为多家电池回收企业独家提供锂电池自动化拆解及回收剥离设备。除此之外,公司业务还涉及自动化模组PACK设备、压铸设备、光伏设备等。近日《动力电池》杂志走进曼弗莱德,与曼弗莱德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马志乐先生对话。
《动力电池》:据我了解,曼弗莱德作为专注于自动化设备智能制造的企业。首先请您介绍下曼弗莱德基本情况?
马志乐:曼弗莱德专注并擅长机器人的集成和应用,致力成为工业智能化解决方案和设备服务商。公司自2018年成立以来,就设立了新能源装备,光伏半导体和铸造装备事业部,致力于新能源装备和铸造装备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研发。公司拥有成熟的软硬件研发、制造、管理等能力。已开发的系列设备和产线,获得客户高度认可。
曼弗莱德主要定位于动力电池自动化回收、智能换电站、无人化动力电池模组/PACK线以及光伏半导体行业智能制造工厂的打造。团队在以上行业有多年积累和沉淀,经过数年的不懈努力,在上述领域都开发了标准化的核心设备,并形成从设计到组装再到售后的完整的交付体系。拥有中化集团、乔治费歇尔、皮尔博格、中环电子等稳定的合作客户。
曼弗莱德智能制造(江苏)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曼弗莱德的设备涉及铸造、锂电池、光伏半导体等诸多领域。请问目前占比情况怎样?曼弗莱德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哪些地方?
马志乐:铸造一直以来都是曼弗莱德的核心业务,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截至目前,曼弗莱德已经可以做到标准化的快速交付。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前提下,对于轻量化铸造件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的产品正好迎合了市场需求,解决了行业的痛点。从始至终曼弗莱德都立足于国内高端市场定位,每年的销售额都在稳步增长。
动力电池行业也是曼弗莱德的专业领域,基于与多个核心客户的战略合作,目前重心放在了动力电池换电站和动力电池自动化回收领域。尤其是在电池回收领域,公司此前已与中化锂电共同研发了环保型的全自动剥离回收产线,并已经进入到多家主流电池回收企业的供应链。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的临近,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爆发点。
其实不管是电池回收领域还是新能源换电站,这些行业的开拓都得益于团队多年来在新能源电池行业的积累,简单来说就是曼弗莱德不光懂自动化,更是结合着工艺进行自动化产线的设计。很多新型的应用都来自于公司自身的研发,强大的技术根基以及研发能力是曼弗莱德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
而在营收方面,目前公司的营收主要来自于光伏半导体行业,主要原因得益于近年来光伏市场的火爆。过去的时间里我们以基地为单位,为国内几个大型的光伏半导体企业交付了数个智能制造车间并得到好评,此类业务目前正在全国各大基地进行批量化的复制,这也体现了曼弗莱德在自动化使用和人机交互方面的优势。
曼弗莱德全自动剥离回收产线
《动力电池》:今年曼弗莱德模组和PACK设备订单情况如何?您对今年下半年的营收有着怎样的期待?
马志乐:动力电池企业规模扩张,确实给国内锂电设备行业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但与此同时国内模组及PACK领域的设备已逐步标准化,国内优秀的企业也越来越多,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作为国内最早开始从事动力电池产线组装的自动化集成企业,我们已经逐步将未来发展的重点倾向于电池回收和换电站这两个新兴的市场领域。
曼弗莱德认为,立足于未来即将爆发的回收市场和换电市场,更能发挥出公司卓越研发能力的优势。今年11月,曼弗莱德与中化锂电在石家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锂电池回收以及电池材料回收等领域展开紧密合作,包括未来在国内各大生产基地的产业化布局以及新工艺新设备的共同研发乃至专业人才的共同培养和成果转化。
当然,这也不是意味着我们完全放弃动力电池模组和PACK线组装的市场。对于某些高端高智能的产线我们还是会与相关的客户进行接洽的。得益于市场需求爬升以及近阶段储能业务的爆发目前曼弗莱德在模组及PACK设备方面是满产状态,这样的情况应该还会持续很长时间。
曼弗莱德与中化锂电签约现场
《动力电池》:您对换电及电池回收这两个领域当前的情况是怎么看的?你觉得当前电池回收的瓶颈在哪?公司在电池回收设备方面有那些优势?
马志乐:换电站是今年才开始爆发的领域,曼弗莱德智能制造能够进入这个市场也是得益于前期在电池组装市场的积累,目前来看不管是私家车还是网约车甚至某些重型的新能源卡车,对于换电都是有实际的需求的。同时换电站也具备错峰充电,标准化复制,解放充电桩等优势。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换电站仍将是新能源行业的大热点。
我认为,未来的换电站应用是多维度的,新能源车企、动力电池企业、城市运营商都将参与到这项业务中,大家分工不同但又相互协同,实现各方互利共赢。业内人士预测到2025年换电模式可以带来至少180亿元的设备需求并且形成千亿级的市场规模,成为拉动新能源车及相关配套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对于曼弗莱德来说,也是重大的机遇。
至于回收领域刚才也说了,这是真正的蓝海,也是未来的主流方向。正如您前面所说目前几大电池厂每年的扩产规模都是相当惊人的,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会存在着更多的电池回收需求,所以我们和中化锂电的合作也是从技术和工艺上进行了深度的绑定。可以说,我们现在的布局就是为了将来对动力电池回收规模化应用进行准备。
实施回收废旧锂电池进行提取金属的目的首先是可以改善资源的短缺。二次使用可利用的金属可提高了社会经济价值,极大地降低成本,同时减少废旧电池带来的环境危害。所以电池的回收利用不光要注重回收的效率和纯度,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耗以及对环境友好也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而这正是目前我们电池回收设备的主要优势。
全自动剥离回收产线
《动力电池》:对于电池回收设备和换电站单站设备,有没有具体的要求?对于智能化和整线集成您如何看?曼弗莱德是如何打造核心竞争力的?
马志乐:在现在的工业环境下,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各行各业之间的共识,大家已经从传统的机械化电气化时代过度到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对于设备供应商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几台机器人或者是简单的信号采集与整理。高节拍以及高柔性是智能化产线的核心基因。总体来说这个行业看上去很热闹,但是需要深度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总的来说,很多需要集成的核心工作站(如视觉,激光,涂胶)等环节都具有一定的的技术壁垒,这些对于整线集成商的专业知识以及项目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产线集成趋势必定是自动化程度更高,节拍更快,软件交互响应更快更简单。而这块恰恰是曼弗莱德的优势。经过多年技术积累,我们对于高自动化的整线掌控更全面更稳定。
曼弗莱德换电系统设备
《动力电池》:您如何评价当前动力电池的回收情况?对于换电模式您觉得未来会呈现出怎样的趋势?电池回收设备企业未来即将面对的机遇和挑战都有哪些?
马志乐: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累计退役的动力电池约为20万吨,回收利用市场规模达到近100亿元。到2025年退役量预计将接近80万吨。业内共识是,动力锂电池的使用年限通常为5-8年,而有效寿命只有4-6年。有分析指出,由2014年开始的新能源车普及潮而生产的动力电池,在近两年或将迎来退役潮,有望形成更大的市场空间。
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是未来的大趋势,而且是国家政策大力号召的行业,目前已经有很多家龙头企业在这个领域进行积极的布局,曼弗莱德也是借着这个机遇将重心放在了回收领域并持续投入。只不过,当下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还在布局的初级阶段,废旧电池也还没有起量,相信从明年开始,这也将会成为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的风口。
至于换电模式之所以能引起关注,根源还在于其相较传统充电桩模式具有独特优势。首先在充电时间上,换电模式可以将充电时间压缩到2分钟之内;其次换电模式带来的车电分离可以让整车和电池彻底分开,从而给用户带来非常巨大的实惠;再次换电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新能源车的购买成本和使用成本,解决新能源车昂贵的问题。
不过目前新能源车企之间电池技术、标准和规格千差万别,电池大规模流通存在较大的障碍,导致换电站可换电车辆少,带来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难题。可以说换电站的建设还处在前期的单打独斗的阶段。只要解决了上述难题,换电模式的推广将进入爆发阶段,从而给曼弗莱德这样的换电站设备供应商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客服电话:0755-23703213
E-mail:dldcw@foxmail.com
动力电池网-领先的产业研究与传媒机构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