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在动力电池领域,资本的热度非常高。但是,由于同时技术提升与成本经济性存在矛盾,短期获得收益比较困难,跨界投资极有可能沦为行业的“搅局者”。
当前在动力电池领域,资本的热度非常高。但是,由于同时技术提升与成本经济性存在矛盾,短期获得收益比较困难,跨界投资极有可能沦为行业的“搅局者”。
6月23日下午,富士康科技集团与江苏昆山签订“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部署,富士康将在昆山投资建设光通讯连接模块/高速连接器、新能源车电池、智慧物联网科技新城、废弃物处置、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发等7个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250亿元,首期投资额超过80亿元。
此前和谐富腾造车以失败告终
此次投资项目中,新能源依然是重头戏。其中,腾翼新能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锂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富士康联合腾讯、和谐汽车共同组建“和谐富腾”进入新能源车领域,最后却以失败告终。事件之后,富士康高层表示今后将不再投资新能源车项目。
只不过,不投资新能源车并不代表富士康退出了新能源车领域。今年3月份,富士康旗下子公司富泰华以人民币10亿元,取得宁德时代约1.19%的股权。而此番昆山项目继续投资锂电池,可以看到富士康已将投资的目光聚焦到了锂电池领域。放弃整车制造,从新能源车的产业链入手,进而分享新能源车的红利。
在新能源车政策多变,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转投锂电池似乎是不错的选择。与富士康的想法类似,今年第二季度以来,锂电池领域的投资热度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第二季度已有十余家上市公司通过并购、自建、增资的方式“下注”锂电池(及设备),其中不乏大胆跨界的“新兵”,锂电池俨然已成为资本的“狩猎场。
多家企业跨界“下注”锂电池
“锂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心脏,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取得长足发展进步,但仍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需求,尤其在基础关键材料,系统集成技术、制造装备和工艺等方面还存在欠缺。”6月21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瞿国春公开表示。
而预计到2020年,国内新能源车的销量将达到200万辆,对于高端动力锂电池的市场需求剧增。虽然国内锂电池企业已超过200家,但是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产能不足的锂电池行业现状,使很多“新兵”嗅到了机会。今年二季度以来,多家上市公司宣布拟“跨界”加入“锂电大军”。
2020年动力电池需求量将大增
黑芝麻跨界进入电池行业
其中,最典型的是黑芝麻。其在6月20日宣布拟与天臣新能源、大连智云自动化三方共同投资10亿元设立“天臣南方电源系统有限公司”,专门从事锂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其中黑芝麻出资3亿元,持股比例30%。黑芝麻表示,此举是为拓宽经营业务、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提升盈利水平。
以水利水电自动化为主业的华自科技,于5月31日发布重大资产重组预案,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拟以3.8亿元购买精实机电100%股权;特种纸生产企业凯恩股份对外透露,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的标的资产初步确定为深圳卓能新能源,而卓能新能源的主营产品为圆柱形锂电池。
一边是“外行”跨界做锂电池,而另一边则是“内行”新能源车企对锂电池展开的积极布局。6月24日,著名“家电佬”、跨界造车代表人物创维集团创始人、开沃汽车集团董事长黄宏生表示,将投资30亿元在广州打造年产10GWh动力电池系统研发及生产基地,完成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布局。
北汽虽然有相对稳定的合作电池企业,但也与戴姆勒奔驰在电池领域积极合作。7月5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共同见证下,戴姆勒与北汽签署了新的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投资50亿元人民币在北京建立锂电池工厂纯电动车生产基地及,来生产奔驰品牌的纯电动车产品。
动力电池两大难题待解
整体来看,当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存在着两大特点:首先是产能结构性过剩,其次是市场集中度提升。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量为30.8GWh,同比大幅增长82%。预计到2017年年底,国内动力电池产能接近200GWh,有效产能将从2016年的60GWh增长至110GWh。
“今年底,动力电池产能可能接近200GWh,而市场需求不到40GWh,整个行业去产能的压力很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新能源汽车创业投资子基金合伙人方建华表示,随着动力电池技术的突飞猛进,不少在建的产能,可能在两、三年后就是没用的废铁,只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今年动力电池产能有望突破200GWh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吴志也认为,目前动力电池产业总体的产能可能已经超越了现在汽车市场的需求,但是真正好的电池企业的产品仍然是供不应求。所谓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过剩,或者是某个时段的过剩。“目前,产能相对快速发展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来说只是阶段性过剩”。
不过,与阶段性的产能过剩相比,市场集中度的提升,才是跨界的“新兵”需要正视的难点。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比亚迪、CATL、沃特玛、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五家电池企业,市场占比为64.5%。初步预计今年动力电池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前五家企业市场份额占比将超70%。
今年5月份,比亚迪宣布将具有核心技术的动力电池向新能源汽车市场供货。时间仅仅过去1个月,比亚迪“兜售”电池便有了神进展。6月6日,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深圳总部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透露,比亚迪动力电池外销已与几个大的乘用车品牌在谈,甚至有的已经进入实质性阶段。
6月15日,宁德时代刊登上市辅导公告,这意味着这家坐拥1200市值的动力电池巨头即将正式启动IPO。宁德时代计划,在2020年前将公司的电池产能增加5倍达到50GWh。若宁德时代如期达成目标,宁德时代将会成为超越特斯拉(内华达州电池工厂产能为35GWh)成为全球最大的电池供应商。
“当下,动力电池市场资本炒作的嫌疑很大,主要是因为新能源汽车的需求集中爆发从而导致动力电池供需不足。但随着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巨头布局日趋完善,这种不平衡再过两年时间就会被打破,进入真正的产能过剩阶段。”业内人士认为,留给其他动力电池企业的市场空间不会太大。
沦为行业的“搅局者”
动力电池作为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同时还是拥有很强的规模效应。对跨界投资者来说,投资动力电池业务挑战不在于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最大的门槛是销售渠道的建设和合理降成本。在新能源车补贴退坡,车企亟待降成本的当下,相关车企对动力电池的降价要求会越来越高。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也表示,“发展新能源汽车下个阶段的发展重点就是成本问题,而占据整车成本30%-50%的动力电池成为将成本的关键。”总的来说电池降成本可以通过几个方面来完成,首先是原材料价格的控制;其次是技术工艺的革新;再次是实现规模化的生产和销售。
然而目前,动力电池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短期内寄望于原材料根本就是伪命题。以钴为例,目前金属钴价已由2016年底的每吨3.2万美元,涨至目前每吨5.6万美元。四氧化三钴的价格为36万元/吨,电解钴为39万元/吨。业内人士预计,2017年钴价还会环比上涨1倍,到2020年依然会保持在每磅20美元以上。
发展新能源车的下个重要问题是成本
而从营销渠道来看,目前新能源车企和动力电池企业的合作已趋于稳定。如北汽与国轩高科、宁德时代与上汽等。想要进入车企的供应链,没有优质的产品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根本做不到,而这也是跨界的“新兵”所不具备的。据统计,整个2016年仅有20余家动力电池企业进入了主流车企的供应链。
资本给动力电池市场带来的躁动让所有欲分蛋糕的人都无法躲避,投资动力电池似乎也是大有可为。但需要小心的是,行业背后的商业逻辑却永远不会因为资本热捧而改变。随着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趋紧,补贴退坡政策力度加大,直至2020年补贴取消后动力电池企业想要盈利,还得凭借自己的真本事。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在动力电池领域资本的热度非常高,同时技术提升与成本经济性又存在矛盾。因为现在资本进入,肯定想要短期获得巨大的收益,但动力电池产业无论从技术规模,还是产业配套等方面,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布局和完善,想要在短期内获利几乎不大可能,跨界投资极有可能沦为行业的“搅局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