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鹏辉能源刘建生:创新才是“提质降本”的源动力

作者: 来源:编辑部 时间:2018-01-30

[摘要]鹏辉能源对电池成本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完成。凭借着与国内领先的能量密度设计保持同步的优势,来达成生产成本和客户使用成本的双重下降,最终实现双赢。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柳州市柳东新区管理委员会主办、中汽中心汽车技术情报研究所承办、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大力支持的“2018国际新能源汽车用户评价与应用创新研讨会”于2018年1月17日-18日在广西柳州市成功召开。

    本次会议以“关注用户评价,聚焦业态创新”为主题,分会主题包括“新能源车推广模式及创新”、“畅销车型关键部件评价”,邀请了业内知名专家、整车企业、电池企业、设备企业、材料企业、运营商、三电供应商等在内的涵盖整个新能源车产业链的600余名行业精英参会,共同回顾2017年新能源车发展历程,并对2018年国家政策和产业走向以及未来趋势做出研判。

    作为本次会议支持企业之一,广州鹏辉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鹏辉能源”)受邀参与了本次会议。鹏辉能源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电池研发生产厂家之一,到如今已经将近30个年头。公司创立初期,是当时国内少有的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企业之一。多年来,鹏辉能源以技术为主导,以服务为标本,在电池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开发了大批优质的客户。

    如今,鹏辉能源不仅在消费类电池领域表现优异,在动力电池领域的表现也同样抢眼。在鹏辉能源此前发布的2017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中可以看到,公司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23%。

    在动力电池行业遭受“上挤下压”的时代背景下,电池企业能够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着实不易。但对于有着近30年电池技术沉淀、坚持创新求变的鹏辉能源来说,在电池领域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主要技术指标处于国内、国际领先水平。因此,取得这样的成绩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截至目前,鹏辉能源已做到电池品类的全面覆盖,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锌空电池等领域均有布局。在新能源车领域,鹏辉能源更是少有地做到了动力电池、PACK系统、电池材料、充电设施、梯次利用、储能及新能源汽车等方面都有涉及,可谓做到了新能源车全产业链的技术覆盖。

    

    鹏辉能源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刘建生博士

    会议期间,鹏辉能源动力电池研究院院长刘建生博士与动力电池网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分享鹏辉能源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创新成果。

    动力电池网:据我所知,鹏辉能源的电池业务包括消费类电池及动力电池,储能电池。请问目前占比的情况是怎样的?

    刘建生:在2017年前三季度锂离子电池收入中,消费数码电池收入占46%,动力电池收入占36%,储能电池占18%。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我们在动力电池领域的投入也在逐渐加大,未来动力电池占比应该会有稳步的提升。而在动力电池中,磷酸铁锂材料约占10%左右,主要供给大客车企业;三元和多元复合材料的约占90%左右,主要配给物流车和乘用车使用。

    动力电池网:发展动力电池,每家企业都会形成自己独到的特点和优势,并将这种优势打造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您看来,鹏辉能源发展动力电池方面有哪些优势?

    刘建生:鹏辉能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以夏信德董事长为核心的长期合作的技术管理团队,这个团队为企业打造了三个核心竞争优势:第一个,对行业的技术和商业发展趋势有着深入而独到的理解和把握,能随着市场的发展及时推出比同行更高性价比的产品;第二个,专业化的产业布局,我们的产业链都是围绕着电池制造和电池生命周期产业布局,产业涉及到汽车充电桩运营、微网储能、家庭储能等,这为我们提供极高性价比的产品提供有效的支撑;第三个资本平台的应用,上市企业的资质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充足资金支撑,为鹏辉能源的发展在金融方面保驾护航。

    动力电池网:有消息称,2018年有关新能源客车以及乘用车的补贴门槛将提升,特别是在能量密度需要达到140wh/kg才能拿到最高补贴。对此您怎么看?

    刘建生:根据能量密度路线要求,2020年电池单体能量密度需要做到300wh/kg,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电池企业在能量密度方面,进步还是非常快的。对鹏辉能源而言,我们从2017年初就在储备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现在我们圆柱、铝壳和圆柱全系列系统能量密度都在140wh/kg以上,达成2018年补贴所需的能量密度要求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目前,我们量产的电芯能量密度已经可以做到230wh/kg,能量密度250wh/kg的电芯也即将量产。未来随着不断的技术创新,鹏辉能源有望提早达成2020年的能量密度目标。

    动力电池网:当前,动力电池企业受到上游材料厂和下游整车厂双重挤压。“提质降本”成为动力电池企业当前最迫切解决的问题。请问,鹏辉能源是如何应对的?

    刘建生:应该说,成本控制是企业管理者时时刻刻都需要关注的话题,相对于动力电池企业来说,特别是当下成本控制显得尤其敏感,现在电池原材料成本还在上涨,所以动力电池企业需要进行合理的成本控制,让企业暂时存活下来。成本控制比较直接的方式,就是挤压上游原材料的利润,控制自己的研发、生产和品质方面等来达成目的,但这些都不长久。

    我们对电池成本的控制,主要还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完成,技术创新首先会体现在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方面。我们现在能量密度的水平,应该是与现在国内领先的能量密度设计保持同步的。单体能量密度提升对电池企业和客户来说,相同续航里程需要电池数量会减少,而这也成为降低成本最有效的途径。

    而第二个创新点,体现在我们能量密度和快充的有效结合,比如我们目前230瓦时/公斤的电池,我们可以做到1C的充放超过1千次,同时还可满足3C的快充。我们可以把车的续航里程设计到300~500公里,如果快充基本上10几分钟可以充到百分之八九十,这样可以极大地提升新能源车运营效率。为客户降成本,从而提高性价比。

    第三个创新点,就体现在我们电池设计的全天候的功率设计,我们的电池基本上可以在零下20度、零上55度的环境下经常充放电,这样可以带来两个好处:一个可以很好的提升电池在实际工况上的使用寿命;第二个,这样的功率设计在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可以用,可以提升我们电池的使用范围。

    动力电池网:如您所说,技术创新带来的能量密度提升是降本的有效途径。但也有观点认为规模化对于降低成本也有奇效。目前鹏辉能源的产能有多少?短期内有怎样的规划?

    刘建生:鹏辉能源作为创业板上市企业,在扩充产能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结合自身优势,通过新建、技术改造等方式不断提高动力电池产能,扩大生产规模。2017年年底,我们的产能已达到6.8Gwh。预计到2018年年底,我们的产能有望突破10Gwh。

    2017年11月,公司与金坛金城科技产业园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就公司在常州市金坛金城科技产业园内投资建设“鹏辉能源锂离子动力电池及系统项目”进行合作。该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投资 58 亿元(人民币)以上,具体实施 10Gwh 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和 5Gwh锂离子动力电池 PACK 项目。

    动力电池网:当前,动力电池企业与新能源车企业之间的合作日渐升温,“抱团取暖”已成为行业常态。请问,目前鹏辉能源与新能源车企之间的合作情况如何?

    刘建生:在开发动力电池客户方面,我们通过不断优化产品技术,开发多样化产品,有效发挥产品成本优势,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配套服务,深耕市场的同时,不断开发新客户。同时公司发挥自身的资本优势,以资本为纽带,与下游的整车厂和物流企业深度合作,有效地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

    我前面提到,我们三元电池占比达到90%,因此我们的客户也主要集中在物流车以及乘用车领域。截至目前,我们与东风特汽、上汽通用五菱、众泰汽车、吉利、奇瑞、浙江豪情(知豆)、广汽、小鹏汽车、江苏九龙、江南汽车等车企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了业绩的快速成长。

    动力电池网:据我所知,鹏辉能源在不仅在消费电池、动力电池行业内颇有建树。在储能电池方面也有展开积极布局。请问目前情况怎样?你如何看待未来的储能市场?

    刘建生:纵观整个2017年,全球储能市场呈现出“规模大、速度快、政策频、市场热”的特点。而在鹏辉能源前三季度锂离子电池收入中,储能电池占到18%的规模。前不久,国家出台了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储能行业也会实现较好大的发展。我们早已组织了储能电池研发团队,积极地布局储能市场,期望将来在储能市场中抢得先机,在储能市场实现较大的突破。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