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电池:来自海洋的灵感

作者: 来源:新材料在线 时间:2015-09-22

[摘要]新加坡科学、技术及研究机构(A*STAR)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一项突破,大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新加坡科学、技术及研究机构(A*STAR)从大自然中获得了一项突破,大大提高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人员利用单细胞藻类或硅藻作为模板,生物仿生制得了分级多孔碳球,并将其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

 

   “自然界中存在大量的微生物,比如硅藻,它们可以将生物矿物组装成复杂的分级三维结构,且很好的将结构控制成纳米至毫米的尺度上。” A*STAR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负责人Xu Li说,“这些生物体包含有机大分子,可以作为模板诱导和直接精确的沉淀二氧化硅,从而形成复杂结构。”

 
   Li等人受这种自然现象启发,发展了基于自组装分子模板的仿生策略,制备多孔分级碳材料,并将其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这些材料中含有孔,形成一个通道互联网络,且具有微米级的多孔表面。这种三维结构促进了离子的输运,提高了电池容量。

 
   Li等人采用有机大分子(聚合物与含钴分子的聚集体)作为模板制成相互连接的多孔——类似于硅藻创造硅质结构的方式。球体的碳支架由多糖分子环构成,穿插在聚合物支链上,水热处理后形成“软”碳球。高温分解出的钴可以催化石墨化过程,形成“硬”碳球。在热分解前加入尿素,可形成氮掺杂的石墨碳球。“然而,这种碳 球只能是实验室规模的生产,我们正在优化合成条件,以扩大生产。”Li如是说。

 
   接下来,Li等人测试了以碳球为负极的锂离子电池。这种电池具有高可逆容量、良好的循环稳定性以及优异的高速率性能。即使是电流密度增加600倍,仍然可以保持原有容量的57%。氮掺杂的碳球具有更高的可逆容量,这是因为对碳球进行掺杂,使其更有利于离子和电子的输运。


   “相比于纯碳材料而言,这些结果是最好的。”Li说,“我们认为,相比于采用传统碳材料制成的电池,这种负极材料制成的电池具有更快的充电速率。”下一阶段的研究准备将这些材料应用到其他储能或转换系统上,以及其他的电化学应用,比如说电催化。

   该研究由A*STAR下属的材料研究与工程研究所进行。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动力电池网官方微信(sd-dldc)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