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圳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德先在接受《动力电池》专访时表示,国产动力电池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孵化之后,无论是技术性能还是企业经营管理都得到了质的提升,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打开,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将会与来自国际的电池巨头同台竞技,共同分享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市场红利。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正在迎接下游新能源汽车爆发带来的市场红利,也在经受安全、性能、商业模式等多重考验。
工信部数据显示, 2015年8月,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2.45万辆,同比增长近4倍。1-8月,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12.35万辆,同比增长3倍。数据的增长之下,包括比亚迪、国轩高科、中航锂电、沃特玛等主流动力电池企业都开始纷纷扩产,以期能紧跟国内市场爆发式增长的节奏。
与此同时,上半年接连发生的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再一次将安全问题提升至全行业关注的焦点。如何理性看待这些事故,正视新能源汽车行业早期存在的种种问题,并从中反思探寻行业发展中隐藏的“病灶”,成为整个产业链应该共同解决的当务之急。
深圳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耿德先在接受《动力电池》专访时表示,国产动力电池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孵化之后,无论是技术性能还是企业经营管理都得到了质的提升,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打开,国产动力电池企业将会与来自国际的电池巨头同台竞技,共同分享新能源汽车发展带来的市场红利。
图为:沃特玛副总经理耿德先(左)接受《动力电池》杂志社采访
Q:动力电池
A: 耿德先
Q:今年以来,连续发生了多起电动大巴起火事故,这反应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环节存在不少问题,就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您认为其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是否存在话语权缺失、受整车企业牵制等问题,而在技术环节,是否真的如外界质疑的技术发展不成熟?
A:新能源汽车早期存在一个认识的过程,认识的高度决定了产品的水平,最近出现的一些安全事故问题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的产品,在行业发展初期,出现各类问题是难免的。但就目前而言,行业对于安全性的认识已经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今天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上,这些安全问题都在逐步解决。大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根源,从技术上来说,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突破。
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系统,关系到整个产业链,不是某一家企业把产品做好就能解决好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存在的问题,产业链怎么合作、协同,包括新能源汽车运营公司,充电服务企业,这些都要纳入整个体系进行考虑,要从新能源汽车生产制造上升到新能源汽车应用管理。
Q:从产业链合作的角度来看起火事件的发生,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BMS企业、充电桩企业三方在产品设计研发及生产阶段还存在哪些配合上的问题,您认为这个需要如何完善解决?从沃特玛的角度来看,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来规避这种事故?
A: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零部件,动力电池并不是生产出来就不用管了,作为一个新产品,在实际应用当中,与传统燃油车、传统加油站有本质性的区别,因此整个运营体系都要转变思想观念。这需要整个产业,包括政府、媒体等机构的共同推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起火事件给行业带来的推进意义远远大于事件本身。
国内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企业,只是存在一些认识上的问题,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大方向上,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
经过几年的探索,在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方面,依然没有形成的一致的方向,目前还处于探索的阶段。与此同时,国家标准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此背景下,行业内企业之间存在一些阶段性认识性分歧甚至阶段性休克都是难免的,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弯道超车”是句空话,最终还是要企业扎扎实实的做、实实在在的走,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协作,最终探索出符合自己的路线。
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早期的不少动力电池,包括沃特玛的一些产品,肯定还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已经发现的问题我们提出了系统化的整改方案,对于早期产品也进行系统性的排查,按照现在的要求进行整改和提升。
Q:如您所说,新能源汽车的进步是一个涉及到全产业链的事情,从动力电池企业而言,未来您认为可以通过哪些路径来推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整体发展?
A:无论是动力电池企业、充电桩企业还是整车厂,都应该认识到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意义上的合作,不是简单的买卖合作,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应该是一种深度协作的关系,沃特玛在这方面的认识上已经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已经从行动上进行改变。
由沃特玛发起成立的新能源汽车行业联盟,把电池、电机、电控、充电桩企业联合起来,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围绕着行业难点,进行技术攻关和技术系统匹配,推出了新的车型和运营模式,不是单纯的卖车、卖电池,我们可以给城市提供城市电动化整体解决方案,提供交钥匙工程。
作为公交运营企业,这种模式解决了他们面临的三大忧虑,购置成本忧虑、可靠性忧虑和经济运行忧虑。通过这个模式,公交公司采购新能源汽车比燃油车还要便宜,可靠性燃油车相当,运行时间、电池寿命不用担心,1公里1度电,比目前平均1公里1.5度电要少。在充电桩的配套上,我们会综合考虑运行线路,进行合理设置。还可以提供充电车。
目前,这种新的商业模式去年5月在深圳东部公交试点运行,在山西临汾、湖北十堰、安徽铜陵、湖北荆州等地落地运行。
Q:据了解,目前一线的国内车企都开始纷纷转头国外动力电池供应商,未来留给国内动力电池企业的机会在哪里,国内企业要如何结合自己的优势来抢占新能源汽车市场?
A: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是电池,什么样的电池决定了最后车的定位,因此大家都倾向去选择国际优秀的电池,这本身是没有错的。日韩在国内领先,这是事实,选择日韩的产品,从车辆设计上来讲是正常的。
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是否就意味着以后失掉市场,我认为并非如此,大家都在发展,国外电池领先并不意味着国内电池技术不发展了,同时国内的市场空间很大,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要实现与国际巨头的抗衡,首先要找准自身的准确定位,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是要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另一方面则要充分利用产业链资源来降低成本。
此外,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探索商业模式创新,通过资源整合的方式与终端用户、车企、基础设施等关键环节进行合作,同时还可以在电池售后服务、回收体系以及梯次利用上进行延伸,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来建立和巩固市场地位,与国际巨头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国内电池企业更了解市场的需求点,也知道自身的缺点,这些企业会自身解决问题,也会契合多元化市场,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靠保护是做不起来的,政府的保护政策在前期孵化阶段是有助于企业成长,但长远来看是不利于产业的发展。
换言之,国外企业的进入是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的,国内企业看到好的标杆,知道了自己努力的方向,狼来了,不一定是坏事,与狼共舞,最终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事。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
动力电池网官方微信(sd-dldc)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