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盐湖股份和比亚迪共同发布公告称,两者与卓域成投资共同投资设立的青海盐湖比亚迪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简称合资公司),注册资本金5亿元已由各股东以现金方式出资到位。
其中,盐湖股份持股49.5%,现金出资2.475亿元人民币。比亚迪持股49%,现金出资2.45亿元人民币。卓域成投资持股1.5%,现金出资750万元人民币。
比亚迪凭借原有新能源汽车和锂电池板块的基础,涉足上游锂资源的开发、生产和销售本无可厚非。但由于涉及其它上市公司及机构利益,该合资公司正处于争议之中。
工商资料显示,合资公司正式成立于2017年1月3日,经营范围为盐湖锂资源的开发,碳酸锂的生产、销售。其实在盐湖股份旗下已有蓝科锂业,从事锂资源相关业务,并掌握核心技术。盐湖股份为何抛下蓝科锂业,选择与比亚迪再建公司?
此外,合资公司的人事任命信息也在近期浮出水面。盐湖比亚迪资源董事长何永平,是蓝科锂业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盐湖比亚迪资源监事毛新宇,也是蓝科锂业掌握全套技术细节的业务骨干。将蓝科锂业的骨干人员抽调至新合资公司,是否存在技术泄密和同业竞争的问题?蓝科锂业的中小股东权益该如何维护?
比亚迪入局
据报道,蓝科锂业是由盐湖股份全资子公司青海盐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下称“盐湖科技”)控股的子公司,于2007年3月注册成立。蓝科锂业几大股东中,盐湖股份拥有察尔汗盐湖的锂盐资源,青海佛照拥有吸附法盐液提锂专利技术,青海威力拥有吸附剂专利技术和生产经验。三方合作后项目虽长期处于亏损状态,但亏损正逐年减少,并且2016年扭亏为盈。
今年3月31日,盐湖股份2016年财报显示,碳酸锂项目实现约1.76亿元营业利润,毛利率56.85%。该项目俨然成为皇冠上的明珠。
在技术得到验证、项目实现盈利之后,蓝科锂业本计划新上3万吨扩产项目。比亚迪的进入,却打乱了它的如意算盘。
2016年10月下旬,盐湖股份公告,承诺将所持蓝科锂业51.42%的股权,在评估且经过批准过后,全部转让给合资公司,并确保盐湖锂资源唯一供给合资公司。合资公司设立后,将启动3万吨碳酸锂项目建设。
“合资公司受让蓝科锂业51.42%的股权,是为了控股蓝科拥有的技术和权益,再用蓝科的技术做3万吨的碳酸锂项目。”蓝科锂业一位匿名股东表示。
但合资公司对蓝科锂业给出的约18亿元人民币的整体估值,却让蓝科锂业的股东无法接受。毕竟在今年1月,科达洁能受让青海佛照62%股权以及青海威力53.62%股权时,曾对蓝科锂业给出30亿元的整体估值。据了解,科达洁能的介入是出于产业转型和战略投资的考虑,交易完成后,它将间接控制蓝科锂业27.69%股权。
“科达洁能的入股在先,30亿元的估值是市场成交价。合资公司入股在后,却给出18亿元的整体估值。股东们没法接受,所以就没法通过。”上述匿名股东说。
技术存外泄风险
随后,比亚迪在3月15日的新公司进展公告中指出,公司取得技术突破,掌握了从盐湖卤水中提锂的锂吸附剂的制备技术。
该匿名股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比亚迪在短时间内声称取得了技术突破存在两种可能性。一种是从外界引入了某种技术,这种技术并没有在盐湖试用过。第二种是,合资公司通过人员安排,不当取得了蓝科锂业的技术。
他认为,第二种假设的可能性更大。因为盐湖卤水锂含量低,事实证明,只有蓝科锂业的技术可行。另外盐湖集团是国企体制,已经通过内部任命的形式,将蓝科锂业的骨干人员抽调至合资公司,技术外泄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大。
“我们当初就跟盐湖股份约定好,用吸附法技术提锂只能由蓝科锂业来做。如果盐湖股份违约,果真把蓝科锂业的技术用在跟比亚迪的合资公司中,我们不得不用法律手段维护权益。”上述匿名股东说。
盐湖股份为何宁愿冒着违约风险,跟比亚迪进行合作?上述匿名股东推测,身为国有企业的盐湖,也是迫于当地政府的压力。
2016年6月,青海省政府、比亚迪公司、盐湖集团曾共同签署《盐湖锂资源合作协议》。比亚迪公司将在青海投资90亿元,建设10G瓦时锂电池项目及10G瓦时锂电池配套材料生产项目。
“盐湖有资源、蓝科有技术,青海省有产业需求想引进比亚迪,其实大家也可以坐下来商量,解决问题有多种方案。”该匿名股东说,第一种方案是比亚迪以市场价格增资进入蓝科锂业,以蓝科锂业为主体建设3万吨碳酸锂项目,这是一种最合理最顺畅的解决方案。第二种方案是,由蓝科锂业中小股东与盐湖股份、比亚迪三方合作成立公司。蓝科锂业对该公司进行技术授权,然后启动3万吨新建产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