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与车企联姻 动力电池前两强扩张步调一致

作者: 来源:编辑部 时间:2018-08-15

[摘要]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动力所在,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掌握动力电池的绝对主导权的话,极其容易丧失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可以预见未来动力电池企业和车企的合作将成为常态。

进入下半年,国内动力电池行业前两强就先后爆出与整车企业“联姻”。7月4日,宁德时代(CATL)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的动力电池公司-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在东风新能源汽车产业园成立并建成投产。

 

7月5日,比亚迪与长安汽车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拟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合资公司。在国内动力电池生产企业努力打入各大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供应链的时候,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已经在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与车企联姻”。


比亚迪与长安汽车联姻

宁德时代:从供应商到合作者

宁德时代自诞生之日就找准定位:专注于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芯及系统。2011年华晨宝马主动找到宁德时代,为纯电动汽车之诺1E寻找电池制造商。华晨宝马向宁德时代提交了七百多页的动力电池系统需求规格书。双方成立了上百人的电池联合开发团队,涵盖电芯、系统架构、机械设计、测试验证、质量管理等所有电池包的关键技术领域。

 

与华晨宝马合作之后,宁德时代走完了动力电池研发、设计、开发、认证、测试的全流程,也为它后续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品牌背书。这是当时唯一一家走入跨国汽车企业动力电池供应链的中国企业。之后,借助全球电动汽车快速发展尤其是中国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东风,宁德时代迅速发展壮大,到2017年已经成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根据宁德时代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 年、2016 年和 2017 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销量分别为 2.2GWh、6.8GWh 和 11.8GWh,产能在2017年已达到了17Gwh,产能和产量稳居行业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宁德时代超越松下和比亚迪,跃居全球第一。2016年松下出货量为7.2GWh,位居全球第一。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出货量分别是7.1Gwh和6.8Gwh,分别位居第二、第三。2017年全球动力电池市场格局大变,宁德时代超过松下稳居全球第一,这也是中国锂电池公司首次占据全球出货量榜首。

 

宁德时代能够快速发展,占据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榜首,除了自身强大的技术实力和持续增长的供给能力之外,还在于其阵容庞大的下游采购商。

 

目前,宁德时代与宇通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吉利集团、福汽集团、中车集团、东风集团和长安集团等国内整车龙头企业保持长期战略合作;进入日产、大众、宝马和戴姆勒等国际知名车企的供应体系。为此,宁德时代先后在德国、中国香港、法国、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地设立子公司,更好地服务国外客户。

 

尽管宁德时代拿众多车企的动力电池订单拿到手软,但宁德时代没有放松警惕,毕竟任何一家整车生产企业对于动力电池这一关键部件的供应商肯定不会只有一家,稍有不慎宁德时代的份额就会被缩减。为此,宁德时代主动与车企“联姻”,以进一步稳定供给关系。



宁德时代欧洲工厂落子图林根州

 

2017年5月,宁德时代就与上汽集团旗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时代上汽动力电池有限公司和上汽时代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截止目前这两家公司已经实现投产。2018年4月,宁德时代与东风汽车合资成立的动力电池公司-东风时代(武汉)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正式成立,7月建成投产。2018年7月,宁德时代决定在德国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建立首个海外电池生产基地,有报道称,宝马向这一生产基地进行了部分投资。

 

宁德时代正在由供应商向战略合作者转变,籍此有望打开更大的动力电池市场,进一步稳定供给关系,以期实现动力电池厂商与车企的双赢。

 

比亚迪:从封闭到开放

比亚迪是我国最早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的企业之一,主要瞄准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市场,其锂离子电池产量曾多年位居内资企业首位。随着比亚迪调整发展战略,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打造形成了“配套材料-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闭环产业链。

 

凭借布局先机以及产业链整合优势,借助我国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这个东风,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以及动力电池业务快速增长。比亚迪成为我国首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超过10万辆的企业,其动力电池出货量也一直位居我国各大企业首位。

 

但进入2017年之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加大对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扶持力度,这使得三元电池开始占据竞争上风,面向个人消费者的新能源乘用车普遍开始采用三元电池。

 

之前主打磷酸铁锂电池的比亚迪面对这一突变措手不及,尽管迅速调整产线,加大三元电池产量,但结果并不如人意,加上当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速显著放缓,2017年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不升反降,仅有5.7GWh,还不到榜首宁德时代装机量的60%。

 

比亚迪以电池起家,在过去的23年里,锂离子电池一直都是自给自足。随着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动力电池市场迅猛扩张,比亚迪的垂直整合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成为拖累其动力电池业务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于是在2017年,比亚迪宣布将动力电池业务独立出来,并向外供应动力电池,同时采购具有竞争力的其他企业动力电池。比亚迪动力电池业务由过去封闭式的垂直整合模式向开放式的战略合作模式转变。

 

此次比亚迪与长安汽车战略合作正式比亚迪转变发展模式的第一步。比亚迪与长安汽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双方拟联合成立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动力电池合资公司,未来将在重庆两江新区落地,预计产能为10GWh。其中,一期产能为5-6GWh,二期产能为4-5GWh。



 
比亚迪电池“出嫁”已初见成效

还有一项重要内容值得关注,那就是长安汽车将入股比亚迪电池业务板块,双方通过股权关系和资本纽带建立起更为全面的战略合作关系。对于此次合作,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这样评价,“本次战略合作迈出了比亚迪动力电池对外供应的第一步,是比亚迪开放供销体系的重要进展,对动力电池业务乃至集团的长期发展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两强相争成常态

从宁德时代快速崛起开始,我国动力电池市场进入了两强相争的竞争格局。2016年比亚迪微弱优势领先,2017年宁德时代明显优势胜出,2018年前5月宁德时代继续巩固自己的优势,但比亚迪曾在4月当月抢过头名。

 

宁德时代今年正式上市,为其下一步壮大发展积攒了坚实的金融资本,加上其持续进步的创新技术以及庞大的客户群体,宁德时代正在开启新的扩张步伐,这将进一步拉大其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差距。

 

数据显示,2018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了12.7GWh,同比增长199%。其中宁德时代的装机量达到了5.46GWh,占比达到了43%,较2017年的29%提高了14个百分点。

 

比亚迪则是受益于其新能源汽车销量,今年前5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5.5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30%,稳居新能源销量榜首,带动动力电池装机量快速增长。2018年1-5月,比亚迪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了2.55GWh,占比达到了20%,较2017年的15.7%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

 

表1 2016-2018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TOP10企业

序号

企业名称

2016年装机量(GWh)

企业名称

2017年装机量(GWh)

企业名称

2018年1-5月装机量(GWh)

1

比亚迪

7.4

CATL

10.6

CATL

5.46

2

CATL

6.7

比亚迪

5.7

比亚迪

2.55

3

沃特玛

2.5

沃特玛

2.4

国轩高科

0.80

4

国轩高科

1.9

国轩高科

2.1

孚能科技

0.59

5

万向

0.8

深圳比克

1.5

亿纬锂能

0.50

6

天津力神

0.8

孚能科技

1

深圳比克

0.38

7

深圳比克

0.7

亿纬锂能

0.9

天津力神

0.22

8

光宇

0.5

国能电池

0.8

万向

0.22

9

迈尔斯

0.5

珠海银隆

0.7

国能电池

0.20

10

中航锂电

0.5

江苏智航

0.7

江苏智航

0.16

数据来源:赛迪智库,2018.07

 

尽管后起之秀国轩高科、沃特玛、孚能科技、深圳比克、亿纬锂能等积极追赶,但与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差距太大,无法构成威胁,而外资动力电池企业虽然开始进入市场,但远远落后,暂难形成气候,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两强之争成为我国动力电池市场的常态。

 

整车企业和动力电池企业战略合作是主流?

随着主要国家纷纷发布燃油汽车禁售时间表,各大车企开始发力新能源汽车,加速研发和产业化步伐。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各大车企也日益重视,在积极构建完善供应体系的同时,主动与动力电池企业深度合作。

 


特斯拉就是典型案例,从采购松下的动力电池再到与松下合资建设超级电池工厂,特斯拉开启了整车企业与动力电池深度战略合作的先河。从发展趋势看,对于大型整车生产企业来说,与动力电池企业深度战略合作将是其第一选择。


特斯拉与松下的合作已成典范

 

第一,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以及纯电动汽车动力所在,是其核心部件之一。对于汽车生产企业来说,不掌握动力电池的绝对主导权的话,极其容易丧失市场竞争的主动性。就如同现在的燃油汽车,引擎的核心技术基本上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上,我国车企的市场竞争力大打折扣。

 

第二,在新能源汽车中,动力电池的成本比重随着电池容量增加而增大,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动力电池的成本高达40~50%。不管是从控制成本角度还是提高利润率方面,新能源汽车企业都会将动力电池的研发和生产控制在自己旗下,而不是放任给锂电企业。

 

第三,动力电池是新能源企业的核心部件之一,也是反应技术实力的关键所在。在没有完全掌控动力电池生产之前,为了保证采购体系的稳定性,车企的动力电池采购商至少在两家以上,这就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核心技术泄露的可能性,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