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巨头产能扩张在继续 争抢布局上游原材料

作者: 陈新 来源:动力电池网 时间:2018-11-13

[摘要]当前,特斯拉、宝马、LG化学、宁德时代等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和主机厂在规划扩充的产能的同时,也在提前锁定动力电池关键原材料。早前钴价高企,众企业叫苦不迭,而今高镍三元时代将来临,必然会更加重视和保障原材料的充足供应。

今年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73.5万辆和72.1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73%和81.1%,相较于传统燃油车的低迷,唯独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动力电池装机量也随之水涨船高。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催生了动力电池及整车企业的加速布局,从2013年到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整体规划产能已达到228GWh,而2017年实际只用了37GWh,现阶段动力电池呈现部分结构性的产能过剩”,宁德时代副董事长黄世霖早前表示。


然而,现阶段动力电池产能过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阶段性和结构性。阶段性过剩体现为产能相对于当前需求过剩严重,但难以满足远期需求;结构性过剩体现在高端产能供给仍然紧缺。研究机构认为,动力电池到2030 年前将保持25%以上的复合增速。


与此同时,目前动力电池技术处在多技术路线共存,三元动力电池和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齐头并进,新技术积极导入应用的阶段,另外动力电池在形状方面,也有着方形,软包,圆柱之分;为满足不同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性能需求,很难通过简单改造产线,达到产能切换的目的。


动力电池企业为扩大产品种类和覆盖面,做到差异化竞争,从而也使得动力电池的产能倍增。另外,今年以来高镍三元备受行业关注,由于高镍三元的生产工艺要求更高,这些都将助推动力电池新产能建设。受此影响,对上游原材料供应的把控就成为主流电池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


产能扩张竞赛继续

动力电池产能竞赛行至半程,行业两极分化加剧,市场份额向龙头集中的趋势不减。动力电池企业进入比拼资金、技术、规模、战略阶段,初步格局已然形成,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革新,产能扩张和更新还在继续。


除动力电池两大巨头纷纷扩大产能、抢占市场外,一些动力电池企业和整车企业也纷纷下重金加入扩产潮。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前三季度,我国动力电池领域至少有24个投资项目,投资额1000亿元,规划产能超230GWh,资本对于动力电池的投资热度依然不减。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早前曾透露,比亚迪新一代唐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已经接单将近2万台。上半年比亚迪电动车产量依然是全球冠军,目前主要受制于公司电池产能不足,远远无法满足自身和外部需求,未来将加大电池生产线布局。


不出所料,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频创新高,9月比亚迪新能源车销量达25019辆,同比增长121%,稳居全国狭义新能源市场占有率首位。其中,插混车型热销12899辆,连续三月销量过万,纯电车型销量首次过万,达12120辆,同比增长高达314%。


新能源车市场向好,动力电池产能扩张自然提速。在与宁德时代的竞争中,比亚迪势必要在未来市场上扳回一城。就在王传福透露上述消息之后,比亚迪就分别宣布将在重庆和西安大手笔投资两个动力电池项目。目前,比亚迪除满足自家产品需求外,也在积极开拓动力电池对外供应。


8月23日,比亚迪与重庆璧山区政府就动力电池年产20GWh产业项目签订投资合作协议。项目总投资100亿元,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电芯、模组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等产品。9月9日,比亚迪云轨示范线项目开工暨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签约仪式在西安高新区举行,该动力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120亿元。


6月,比亚迪青海南川电池工厂一期10GWh项目投产,剩余的14GWh产能将在2019年内投产。7月,比亚迪与长安汽车签署协议,联合在重庆两江新区设立合资公司,规划产能10GWh的动力电池项目。


而这些计划的产能全部投产后,加上比亚迪已有的26GWh产能,比亚迪的总产能将超过100GWh。比亚迪试图在2020年达成动力电池总产能60GWh的目标,超越宁德时代计划的54GWh,成为国内产能第一的动力电池厂商。


在过去的2018上半年,宁德时代以6.5GWh的装机量,独揽了近42%的国内新能源动力电池市场份额,远高于比亚迪的21.4%,更是甩其他国产电池厂商好几条街。


作为国内动力电池第一巨头——宁德时代独占超四成的市场份额,产能供应紧张问题也开始让与其合作的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车企们开始担忧。有媒体粗略统计,目前与宁德时代合资合作的国内外车企多达27家。


然而,这种众星捧月式的采购带来了两种结果,一是订单骤增,导致宁德时代电池一时供不应求;二是排队等候的车企成了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交付进度很大程度上由宁德时代说了算。


据悉,宁德时代也在稳步推进自己的产能扩充计划。宁德时代湖西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拟投资98.6亿元,建设用地面积为385亩,产品主要包括动力电池电芯、模组及电池包。该项目将建成24条生产线,共计年产能24GWh动力电池产品。


除此之外,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靠前的其他企业也在通过新建产能,扩大规模,赢得“卡位战”,这当中包括国能电池、力神、孚能科技、塔菲尔新能源、亿纬锂能、星恒电源等。


9月28日,在与江苏无锡市锡山区政府签约仪式上,国能电池董事长郭伟表示,目前团队正在研发新型化学体系锂电池,预计2020年单体密度将达到500Wh/kg。除了不断提升能量密度之外,国能电池还将对自身产能进行扩充。据了解,国能电池计划在锡山投资35亿元建设新能源产业园,包含建设3GWh电池包(Pack)及5GWh电芯智能化生产项目。


随着2020年中国政策补贴的完全退坡,外资厂商也通过积极的产能布局摩拳擦掌。SKI集团计划在中国常州金坛开发区建立年产能达7.5GWh的动力电池厂;LG化学电池项目与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签约,总投资20亿美元,计划2019年量产,2023年全面达产,规划年产能32GWh;三星SDI也计划在无锡设立新的动力电池工厂,并且已经在今年1月完成了公司注册。


国家新能源汽车创新工程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秉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张,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大幅提升,接下来可能会有更多整车企业选择自建电池工厂,这将给目前的国内电池企业带来新的挑战,电池企业需提前布局,进一步加强与整车企业的战略合作。


国内整车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动力电池产能,摆脱对电池巨头的依赖。9月中旬,吉利通过旗下子公司在武汉设立湖北吉利衡远新能源科技公司。新公司注资50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动力电池,吉利集团CEO徐志豪兼任新公司董事长。


吉利集团方面表示,湖北新公司未来将成为吉利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重要生产基地。新工厂选址新滩经合区二期用地,项目总投资80亿元,建设电池及模组生产线和研发中心、综合办公楼、物流配选中心等。项目分两期实施建设,计划2018年完成选址和前期工作,2020年建成投产。


巨头提前锁定原材料

伴随动力电池产能的快速扩张,宁德时代/LG化学/特斯拉/宝马等动力电池巨头和主机厂正加大力度布局上游原材料,以保障未来关键原材料的低成本稳定供应。


在目前新能源汽车大发展的背景下,威马创始人沈晖认为锂电池原材料的供应比单纯考虑电芯的产能更为重要。尤其是三元锂电,需要钴镍锂等多种矿物原料。谁掌握了源头材料,才能更好的发展新能源汽车。


美国锂电池生产商Livent首席执行官Paul Graves表示,“我们预计到2025年对锂材料的需求将是2017年的五倍。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生产足够的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在不久的将来,市场持续出现锂短缺的风险将很大。”


同为竞争对手的赣峰锂业副总裁王晓申也表示,长期看来,锂材料存在短缺风险,尤其是在2023年至2024年左右,届时电动汽车的生产可能会加速。


赣锋锂业是全球第三大及中国最大的锂化合物生产商及全球最大的金属锂生产商,拥有五大类逾40种锂化合物及金属锂产品的生产能力,是锂系列产品供应最齐全的制造商之一。由于未来需求量巨大,赣锋锂业的电池级氢氧化锂产品正成为动力电池巨头疯狂锁定的对象。


氢氧化锂是制作高镍811电池必不可少的关键材料,因为高镍材料必须要在纯氧环境中高温合成,窑炉材质必须耐氧气腐蚀,并且要求烧结时温度不能高于800℃,而采用碳酸锂作原料,导致碱性过强,对湿度的敏感性增强,影响电池性能。


相比于碳酸锂,用氢氧化锂制取高镍三元材料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充放电性能。研究表明,使用氢氧化锂作为锂源材料,首次放电容量高达172mAh/g,且有更好的振实密度,有更大倍率的充放电性能。三元正极NCM811、NCM622及NCA均需采用氢氧化锂为原料,逐步替代碳酸锂。


随着高镍三元(NCM/NCA)电池需求的提升,氢氧化锂需求将大幅增长。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开始以电池级氢氧化锂为原料的高镍三元电池会逐渐成为市场需求主流。根据预测,2018年全球电池级氢氧化锂需求量或迎来爆发式增长,有望达4.7万吨。预计2018-2020年全球电池领域对氢氧化锂需求的复合增长率达78%。


早前,韩国LG化学、特斯拉、德国宝马等全球核心动力电池、主机厂相继与赣锋锂业签订战略供货协议。全球动力电池龙头LG化学与赣锋锂业签订协议,2019年-2025年,公司向LG化学销售共计9.26万吨电池级锂产品。


9月21日,全球标杆新能源主机厂特斯拉与赣锋锂业达成合作,赣锋锂业将向特斯拉供应公司电池级氢氧化锂当年总产能的20%,该协议从2018年到2020年履行,并可选择延长三年。


9月28日,赣峰锂业发布公告称已与德国汽车制造商宝马签订一项为期五年的协议(协商确认后可展期三年),由公司及赣锋国际向德国宝马指定的电池或正极材料供货商供应锂化工产品。


赣锋锂业的香港IPO融资也同时受到海外如三星、LG全球核心动力电池企业,国内知名主机厂如东风、一汽等产业资本青睐。目前,在政策推动以及技术突进下,新能源汽车以及电池企业快速成长且头部集中愈发明显,对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要求不断提升。


而在锂盐上游端,经历2015-2017年牛市后,锂盐供应企业不断增多的同时,产品、资源卡位等差异亦在不断加大,如何双向匹配,做到“门当户对”,是行业内企业都在做的事情。未来几年高镍正极材料需求大爆发,氢氧化锂或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特斯拉、LG化学等此次大规模采购氢氧化锂,可谓未雨绸缪,未来全球企业对氢氧化锂的争夺也将越发激烈。


另外,随着高镍三元的导入,镍资源的需求也将倍增。外媒称,中日印尼三国企业将联手在印度尼西亚建合资企业,生产电池用镍材料。据悉,三国企业分别包括中国锂电池生产商宁德时代控股企业邦普循环、不锈钢生产商青山控股集团旗下新展国际控股公司、电池回收公司格林美,以及日本阪和兴业株式会社和印尼摩洛哇丽(IMIP)工业园区。


9月28日,宁德时代供应商格林美公司公告显示,合资公司初期目标为建成不低于5万吨镍金属湿法生产冶炼能力,4000吨钴金属湿法冶炼能力,产出5万吨氢氧化镍中间品、15万吨电池级硫酸镍晶体、2万吨电池级硫酸钴晶体、3万吨电池级硫酸锰晶体,将来依据全球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与扩大生产规模。


不难看出,格林美此次重资布局,主要出于维稳镍资源上游供应体系需要。据业内测算,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商用化,2025年全球一级镍资源将新增50万吨以上的缺口。


从2013年到2017年,国内动力电池整体规划产能达到228GWh,而2017年实际只用了37GWh,而2018年1-9月动力电池产能布局速度不减,但基本上是有着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排名靠前的企业。


一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年底到明年春节期间,很可能有很多企业就坚持不下来了,毕竟资金链、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但很多企业在前几年过度扩张,而现在的订单又完全跟不上。


这又是部分动力电池企业的真实现状。补贴退坡、竞争加剧、原材料成本上升、现金流承压、技术不过硬等都让这些企业生存难上加难。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