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格局变化压力增加 电池企业抢占欧洲市场

作者: 文/行行 来源:《动力电池》杂志(7月刊) 时间:2019-07-30

[摘要]当前新能源车补贴大幅退坡,日韩企业进场,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承受着巨大压力,此时发力海外市场,也是继续赢得发展契机的重要选择。只不过,布局欧洲市场机遇挑战并存,除了要面对本土企业的奋力反抗,还要与韩企抢夺市场。

就在不少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因为日韩巨头即将无障碍进入中国市场而惶恐不安时,部分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已经开始布局海外市场。7月9日,长城控股全资子公司蜂巢能源对外公布未来即将量产的低成本无钴电芯以及四元材料电芯。与此同时,还公布了将斥资20亿欧元在欧洲建动力电池厂的计划。


而就在6月25日,宁德时代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了《关于对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增加投资的议案》,同意扩大对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的投资规模,增加后项目投资总额将不超过18亿欧元(约合141亿元人民币),投资资金将用于建设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及锂电池研发测试中心的建设。

 

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公布欧洲工厂计划


单从规模来看,蜂巢能源投资总额已经超过宁德时代,成为中资动力电池企业在欧洲的最大单笔投资。按照计划,宁德时代在欧洲投资的新工厂计划将于2021年投产,2022年达产后将形成14GWh的产能;蜂巢能源计划将于2020年开始一期建设,2022年建成投产,规划产能24GWh,并配套正极材料工厂和电池技术中心。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大幅退坡、动力电池“白名单”废除。在政策导向日趋淡化后,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或将短期承压,但长期来看动力电池仍具有较高增长空间,关键是要寻找到新的产品出海口。因此,在电动全球化的背景下,尚处于空白地带的欧洲市场成为头部动力电池企业的必争之地。


动力电池企业布局欧洲市场


近日,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公布了2019年首季度欧洲各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情况。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首季度欧洲新注册新能源车约12.69万辆,相比去年增长了41.2%,市场份额相较于2018年的2.1%也增长到了3.1%。这也意味着,欧洲新能源汽车业正在平稳健康地向上发展,市场增长速度稳定。


只不过,在关系新能源汽车能否健康发展的动力电池领域,欧洲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基础薄弱,暂不具备成熟的动力电池技术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后发劣势逐渐凸显。同时由于各方企业利益诉求差异较大,竞争关系复杂不利于欧洲动力电池巨头诞生,这也使得欧洲动力电池短期内难有较大突破。


因此有不少企业动力电池企业将目光投向欧洲市场,这其中就包括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截至目前,包括宁德时代、孚能科技、蜂巢能源三家电池企业明确发布了欧洲建厂计划,其中孚能科技和宁德时代已敲定工厂地址。比亚迪虽然也宣称考虑在欧洲建厂进行电池生产,但时至今日尚未透露出具体的计划。


去年7月,宁德时代与德国图林根州州政府签署的投资协议,宁德时代将斥资约18亿元在图林根州埃尔福特市设立电池生产基地。时间仅过去1年,宁德时代就通过了《关于对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增加投资的议案》,扩大对欧洲生产研发基地项目的投资规模,增加后项目投资总额将不超过18亿欧元。


孚能科技正式启动欧洲电池项目


同年9月,孚能科技也正式启动欧洲生产中心项目,并在德国斯图加特开设办事处,配备业务开发、工程和企业人员。与此同时,孚能科技计划在德国安哈尔特州沃尔芬镇建立电动车电池厂,新电池厂投入逾6亿欧元(约合46亿人民币)。工厂将于2022年完工,初始产能为6GWh/年,以后会逐年提升至10GWh。


相较之下,蜂巢能源不仅投资额更大,而且工厂定位更加清晰。据悉蜂巢能源总经理杨红新介绍,欧洲电池工厂的电池制作将采用先进高速叠片工艺,具备快速换型能力,配置AI智能检测及质量预测、分析等智能系统。除此之外,该AI工厂的核心功能还包括设备健康管理、工艺设计改善、质量智能检测、内部物流优化等功能。


手握筹码不同但是目的相似


业内人士分析,当前新能源车补贴大幅退坡,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承受着巨大压力,此时发力海外市场,也是继续赢得发展契机的重要选择。“2019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超过了40%,前十名企业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这说明国内竞争已趋于饱和,再加上日韩企业卷土重来,国内市场提升空间有限”。


国内市场提升空间有限,是电池企业布局欧洲市场的重要原因。“而对宁德时代来说,其国内市场份额已非常高,继续提升难度也非常大,开拓欧洲市场有利于其提升产能,扩大市场优势。”同时,欧洲新能源汽车势头非常迅猛,挪威、丹麦等北欧国家新能源车保有量比例甚至高于中国,市场机遇非常大。


除此之外,欧洲建厂可以更好地服务客户,降低电池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表示:“欧洲的投资我们选择落户德国,是希望将全球最领先的动力电池技术带到德国。在欧洲形成本土化动力电池供应能力,我们可以更贴近欧洲客户,提供更为及时有效的产品解决方案,更好更快地响应客户需求。”


根据德媒报导的数据,目前为止德国车企所需电池的90%来自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欧洲不乏从CATL购买电池的汽车制造商,其中就包括捷豹、大众集团、宝马和戴姆勒等领先品牌。这其中,宝马、大众等已与CATL签署电池采购合同,形成了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也难怪宁德时代会远赴欧洲建厂。


对孚能科技来说,其手中也握着欧洲车企巨额动力电池订单。去年年底,孚能科技召开战略发布会,透露当年3月孚能科技通过戴姆勒VDA6.3过程质量审核,成功进入戴姆勒供应商体系,且与戴姆勒签订从2021~2027年供货协议,供货规模7年合计140GWh,如果以50度电每辆车计算,可配套280万辆纯电动汽车。


资料显示,以戴姆勒2017年全年销量约330万辆(其中奔驰230万辆),以及奔驰规划在2025年纯电动车型占比15%~25%估算,2021~2027年7年内预计戴姆勒将生产约500万辆电动汽车,孚能科技将占比1/2以上,很可能成为戴姆勒最大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业界称宝马成就了宁德时代,戴姆勒将成就孚能科技。


蜂巢能源在欧美市场有着成熟的销售渠道,2018年在欧美市场有着不俗的销售表现。而且据路透社报道,蜂巢能源目前正在和德国、法国整车制造商进行谈判。蜂巢能源虽未透露欧洲整车制造商的名字,但市场普遍认为,这两家潜在的整车商是德国宝马和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不过在此之前,蜂巢能源欧洲工厂的最大客户预计仍是长城汽车。


欧盟群策群力机遇挑战并存


面对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的强势入驻,欧洲自然不希望将动力电池主导权主动交出。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曾表示。“我们应该在各自的战略能力框架内,与其他欧洲国家合作开发生产自己的电池。”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布鲁诺·勒梅尔也呼吁欧洲汽车行业,共同发展自己的动力电池产业,以扭转被动局面。

 


基于此,欧盟成立了由欧洲汽车厂商和电池企业组成的欧洲电池产业联盟,希望未来能在欧洲建设10~20座大型电池工厂,大众、宝马、戴姆勒、雷诺、西门子、巴斯夫等知名厂商纷纷表示加入。欧盟计划对动力电池研究提供政府援助,并将向愿意建设大型电池工厂的企业提供数十亿欧元的联合资助。。


有媒体称,过去几个月,以欧盟执委会能源事务副主席马洛斯·塞夫柯维奇为首的政府官员加入了制造商、开发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行列,将通过系列措施把超过1000亿欧元的资金投入到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的锂离子电池组供应链中,包括电池、材料等。目前为止,欧盟的电池生产计划已经开始发挥作用。


最新消息是,今年5月欧洲投资银行批准了一笔3.5亿欧元的贷款,用以支持电池生产商Northvolt在瑞典建造电池超级工厂;包括标致、西门子在内至少260家企业结盟,在欧洲建设生产储能电池;欧洲投资银行与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合作开发“原材料投资设施”,以求建立生产电池所需的材料的供应链等。


BNEF储能技术分析师詹姆斯·弗里斯表示,“欧盟的目标是,到2025年欧洲可能控制全球电池制造能力的11%,而截至目前该数字仅为4%。此举除了将削减在该行业占主导地位的中国市场份额,还可以与美国站在同等水平上来竞争。”欧洲委员会估计,到那时,欧洲电池市场每年价值可能达到2500亿欧元。


具体到企业方面,今年6月德国大众集团宣布,将向Northvolt电池厂注资9亿欧元用来购买该公司20%的股权。且双方计划在今年内成立各自持股50%的合资公司,在欧洲建立首个16GWh电池生产线,预计将于2024年投产;瑞士Blackstone今年初计划投资2亿欧元在欧洲建大型动力电池工厂等。

 

大众集团欲自己生产动力电池


除了要应对欧洲本土企业的奋起反抗,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还要直面韩系电池的竞争。韩国三大电池供应商早已经将自己的电池工厂建到了欧洲家门口。LG化学的欧洲电池工厂选址是在波兰,为大众提供电池;三星SDI电池工厂选址匈牙利;SK创新也宣布在欧洲建厂,为其合作伙伴戴姆勒提供动力电池。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尽管欧盟已经批准国家对动力电池的补贴政策,也正在加速推进本土电池生产的相关计划,但欧洲电池工厂是否能赶上韩国SKI、LG、三星集团或者中国的宁德时代等大型电池制造商还值得怀疑。而目前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最需要做的,就是努力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才能与韩企在欧洲市场一较高下。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