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动力电池进入“零碳”时代 市场格局或将重塑

作者: 行行 来源:《动力电池》杂志 时间:2022-08-15

[摘要]对于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来讲,有关“零碳”的战斗已经打响,先行者正在发挥示范带头的作用。在零碳转型中,跑得快而稳的企业,肯定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而如果不能跨过减碳这道槛,落后的企业大概率将被淘汰出局。

我们常说的“双碳”,即是“碳中和”和“碳达峰”的简称。2020年9月中国政府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随后便开始围绕着该目标进行了系统有序的工作。2021年5月,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首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同年7月全国碳市场在上海开市;同年10月有关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的工作意见正式发布。

显而可见,减碳脱碳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层面必须完成的目标,动力电池行业自然也不能置身事外。而事实上,动力电池生产的主要环节都可能会产生碳排放。如果仅以原材料生产以及组装环节所需要用电为例,我国现阶段每千瓦时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所需能耗分别为82.91kWh和 85.78kWh,折算碳排放量分别为5.06万吨/GWh和5.23万吨/GWh。

因此可以说,相关的电池企业都是碳排放大户。而从整车企业来看,大家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双碳”时间表,对供应商的考核也开始加入“碳足迹”要求。比如宝马、奔驰、大众以及沃尔沃等头部车企,已提出在其电动汽车全价值链上实现碳中和的计划表。对于碳排放达不到要求的动力电池企业来说,未来可能会流失大量客户,生存空间日渐狭窄。

而对于宁德时代、蜂巢能源、远景动力等在欧洲建厂的电池企业来说,满足电池的“零碳”生产将更加迫切。2020年底,欧盟委员会提出新的电池法规,宣布对欧洲电池产业链实施更为全面的监管,包括引入碳排放量、原材料供求、可再利用原材料使用比率等具体环保规定;同时要求2024年7月1日起,只有已建立碳足迹声明的电池才能投放市场。

今年,由孚能科技牵头,亿纬锂能、鹏辉能源、中创新航、弗迪电池、捷威动力等数十家电池产业链企业参与制定的《锂离子电池产品碳足迹评价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已经公布。《导则》旨在指导相关方核算锂离子电池类产品的碳足迹,并对碳足迹的结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同时为锂离子电池产品的碳足迹核算技术规范的编制提供必要的参考。

减碳脱碳 锂电零碳产业园频现

无论是宏观政策的影响,还是区域性的政策法规要求,又或是下游车企的倒逼,减碳已经成为电池产业链的刚需。特别是对于那些部署海外产能的企业,想要融入并不断扩大国际市场,零碳化是必然要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说,未来十年内谁能在动力电池产业链零碳转型中掌握主动权,谁就能保持强大的竞争力。目前,相关企业已展开积极部署。

6月10日,蜂巢能源与达州市人民政府、达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三方代表在成都正式签署《蜂巢达州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投资协议书》。协议内容显示,蜂巢能源将牵头产业链企业投资建设蜂巢达州锂电产业园,预计投资总额170亿元,旨在打造以电池为核心载体,上连锂电材料,下接锂电终端的资源-材料-再生生态园区和闭环产业链。

该产业园拟规划建设内容包括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生产线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等,还专门配置近3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来协助产业链上优质项目落户园区,未来随着材料及前端配套产线的逐步落成和市场需求的释放,产业园还将规划建设总产能约30GWh的储能电池产线,完成产业生态闭环。

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也是蜂巢能源首个使用全绿电的锂电零碳产业园。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在签约现场表示,产业园建设将依托达州丰富材料资源以及绿电资源等配套产业基础,优先推动正极材料相关项目落地,电池项目和其他材料项目紧随其后,最后入园回收利用等项目,形成完整的“链式”产业集群,实现锂电池的“零碳”生产。

而在6月3日,远景动力称将在西班牙纳瓦尔莫拉德拉马塔地区建设超级电池工厂,规划产能30GWh,于2025年建成投产。新工厂将为全球头部汽车品牌提供更高品质、更长续航里程、更低成本、更清洁低碳的电池产品,助力西班牙成为新的欧洲电动车产业中心。据悉这也是远景动力继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和美国后,对零碳电池的重要布局。

根据披露的消息,该超级工厂将依托远景科技集团成熟的零碳系统解决方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应与碳中和运营。同时远景动力将开启西班牙当地的电池生态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充电设施、电池循环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技术创新发展。同时该项目也是西班牙经济复苏和能源转型战略计划支持的重点项目,可以有效地加速西班牙交通向零碳转型。

就在不久前,远景动力基于全生命周期的方法,对供货奔驰的EAHE2201A型号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不仅进行了从原料开采到产品生产的碳足迹分析,并通过绿电应用和碳汇采购的方式进行抵消,从而打造出全球首批“零碳电池”。这批“零碳电池”获得了TÜV南德颁发的“碳中和认证”。据了解这也是该机构在动力电池领域颁发的首张碳中和证书。

提及零碳工厂,自然不能少了宁德时代。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公开呼吁,必须尽快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推动与欧盟建立电池碳足迹管理互认机制,对于确保我国电池领域全球竞争力十分重要。随后宁德时代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个理念。

2022年3月,全球知名认证机构SGS为宁德时代全资子公司四川时代颁发PAS2060碳中和的认证证书,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新能源产业内首家零碳工厂。四川时代总经理朱云峰表示,四川时代从筹备就开始规划零碳工厂路径,通过在能源利用、交通和物流、生产制造等环节不断创新,在减少碳排放的同时,用更少的原材料做出更多、更好的产品。

相关人士表示,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是宁德时代向碳中和目标迈进的重要里程碑,为电池生产制造环节碳中和提供可借鉴样本,并为市场带来了电动+零碳的全新解决方案。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供应商,未来宁德时代还将复制和推广灯塔工厂的经验,陆续实现自己全球十大基地碳中和,助力产业链构建更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当然了,想要实现零碳生产的,不仅仅体现在电池生产企业,对于原材料生产企业来说也尤为重要。数据表明,整个产业链碳排放主要集中在正极材料生产、负极材料生产和电池生产环节,三者合计占比近90%。其中电池生产占到60%,正负极材料生产占30%。不少产品大量出口欧洲材料企业反馈,欧洲客户对材料的零碳和碳足迹要求已越来越高。

今年4月24日,成都巴莫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获得国际权威机构SGS颁发的达成碳中和宣告核证声明证书,这意味着全球首家达成“零碳”的正极材料生产基地在成都诞生。在能源利用方面,该工厂100%采用可再生能源水电;在产线设计方面,研究采用低能耗、智能化大型装备;在产线方面,自主开发智能制造系统,实时掌控产线运行状态和能耗。

因此想要实现零碳目标,需要上游材料、设备等供应链协同发展,以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中和。业内人士称,在头部企业带动下,动力电池供应商及原材料生产商通过建设零碳工厂,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来抢占零碳主动权。外部的压力、限制、约束,从客观上赋予了相关电池产业链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谁能够抓住机遇,谁就能实现快速发展。

困难重重 如何实现零碳生产?

事实上,对于当下动力电池行业对外宣称的“零碳”,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并不准确。原因在于动力电池生产环节的碳排放基数大,降低能耗后数值依旧较高。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直言:想要实现零排放完全不可能。在他看来,动力电池实现“零碳”,需从采矿环节就进行碳足迹追踪,每个环节的碳排放都可追踪、可溯源、可计算、可量化,难度很大。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在我国电力结构中,火电占比71%,不可能实现“零碳”。再加上动力电池上游的各级供应商也要实现“零碳”,存在极大挑战。目前来看,现在零碳正极材料工厂、零碳电池工厂、零碳产业园等都是局部或在示范园区内实现“零碳”,因此只是小范围内的零碳。想要真正实现零碳,依赖于我国电力结构中绿电占比的提升。

而使用绿电,成为企业实现零碳的重要途径。宁德时代之所以能在四川宜宾工厂实现“零碳”目标,主要取决于宜宾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禀赋。资料显示,宜宾地处云贵川三省结合部,金沙江、岷江、长江横贯市境北部,自然环境优越,水资源丰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宜宾工厂80%以上电力来自于可再生水电,每年可减少40万吨碳排放。

4月8日,远景动力鄂尔多斯零碳电池工厂首期项目正式投产。该基地坐落于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内,规划产能10GWh,主打磷酸铁锂电池。该产业园通过风光储氢技术协同,实现100%绿电供应,直供入驻园区内的电池上游合作伙伴,降低正负极及电解液等高耗能环节碳排放,实现整个电池产业链的低碳甚至是零碳排放。

短期来看,相关电池企业零碳转型的重点是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主要通过绿电的购买和使用来达成目标。但从中长期来看,相关电池企业零碳转型的重点将向整个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转移。而要实现全价值链的碳中和,就需要产业链上下游共同配合与协作,通过智能的生产设备、可持续的工艺流程、更低碳排放的原材料等,来实现电池的零碳生产。

毕竟目前,电池制造、上游正负极材料生产等环节都是高耗能行业,如果想要实现电池的零碳生产,减少整个产业链的碳排放都必不可少。因此蜂巢能源不仅要在达州零碳产业园内规划建设总产能约30GWh储能电池产线,同时建设内容还包括磷酸铁锂和无钴正极材料生产线、磷酸铁锂前驱体和电解液生产线、电池回收拆解线等,完成产业生态闭环。

远景科技集团零碳产品首席科学家邱林博士表示,相比于电池企业层面的碳中和,打造零碳电池需要对产品从上游矿物开采,到结束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的碳排放进行测算和中和。远景动力除实现自身节能减排,还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远景动力零碳产业园已吸引包括正极、负极、电解液等上游锂电材料企业入驻。

此外完善电池回收利用体系,对废旧电池进行材料回收和梯次利用,也是助力动力电池企业减碳脱碳的重要举措。宁德时代宣称,四川时代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将全部投入回收利用,镍、钴、锰等回收率可达99.3%。而且宁德时代近年来也在电池回收利用领域有大手笔布局。此外包括比亚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也在电池回收方面有所涉足。

其他方面,四川时代通过自研的CFMS智慧厂房管理系统,对厂房系统及设备运行数据的自动获取,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系统化厂务设施管理平台帮助实现厂房系统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绿色低碳运行。对物流链条及厂区交通全面升级,广泛使用无人驾驶物流车及电动叉车等,实现供应商工厂、原料仓库、加工工厂、成品仓库、客户工厂之间零碳运转。

而早在2021年,远景科技集团就发布了首份《碳中和行动报告》,同时首次亮相了“方舟碳管理系统”。基于该系统,每块在远景动力零碳产业园内生产的电池,都将获得“零碳绿码”。这些拥有“零碳绿码”的电池,通过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涉及的生产原料和能源使用进行实时监测与录入,全方位展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每个环节的信息追踪。

正是基于集团的方舟能碳管理平台和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远景动力才得以在行业率先实现“零碳电池”的发布与认证。并通过工艺改造、节能增效、可再生能源电力开发和使用以及绿电交易等方式,有效降低了碳排放。2021年远景动力交付的每GWh电池的碳排强度同比下降16%。与此同时,远景科技集团还提出2022年底实现运营碳中和的目标。

业内人士表示,动力电池产业链非常长,即使电池工厂实现“零碳”生产,还要保证其上游各家供应链也是“零碳”生产。换言之,动力电池企业不但要“自扫门前雪”,还要清除“他人瓦上霜”。而在远景动力给出的零碳实现路径中:一方面是自身的减排,另一方面是帮助供应链减排。这不仅需要时间积累,而且需要行业协同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虽然在实现动力电池“零碳”的道路上困难重重,但是好在有成熟样板可以借鉴。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为市场带来了实现零碳的全新解决方案;远景动力首创的零碳产业园,还将在欧洲、澳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复制推广。不仅能满足欧洲严苛的碳排放要求,更能够通过零碳技术为上下游合作伙伴及相关城市减碳赋能。

对于整个动力电池产业链来讲,有关“零碳”的战斗已经打响,先行者正在发挥示范带头的作用。在零碳转型中,跑得快而稳的企业,肯定能获得更多市场份额,推动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崔东树表示,如果不能跨过减碳这道槛,落后企业将被踢出局。而且这也是体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事情。企业规划应与时代接轨。否则不仅难言发展,还容易走错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