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

两大上市公司联手 25亿布局钠离子电池材料

作者: 综合报道 来源:动力电池网 时间:2022-09-21

[摘要]双方暂定共同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致力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助推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

日前,宁德时代(300750)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正致力推进钠离子电池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


随着商业化渐行渐近,钠离子电池领域正吸引越来越来的上市公司入局。


9月18日晚,七彩化学(300758)公告,公司与美联新材(300586)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暂定共同投资25亿元人民币,建设年产18万吨电池级普鲁士蓝(白)产业化项目,致力于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白)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助推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双方拟共同出资成立合资公司,持股比例各50%。


目前,钠离子电池处于发展初期,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多样化。其中主流的技术路线有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类及普鲁士蓝类等。


公告显示,七彩化学拥有普鲁士蓝(白)产业化技术、成本以及环保处理优势;美联新材具有普鲁士蓝(白)上游核心原材料氰化钠的产能、成本、技术优势,双方将通过产业技术合作、资本合作等方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战略协同与高质量绿色发展。


据了解,氰化钠是生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普鲁士蓝的源头材料,美联新材子公司营创三征有30万吨氰化钠产能。


东北证券日前发布研报指出,钠离子电池潜在市场空间广阔,钠电产业化进程核心在中游环节,中游材料迭代升级叠加产线兼容,有助钠离子电池渗透率加速提升,建议关注具备技术研发、产品认证领先优势和优质产能的企业,该类企业有望充分享受钠电渗透率提升过程,重塑竞争格局。


笔者梳理发现,目前,在电池、正极、负极等多个钠电池的生产环节,全球企业均已有所布局。


宁德时代:全面布局了钠电池及其材料领域,采用普鲁士白正极材料、硬碳负极材料,电池样品能量密度达到160Wh/kg,预计在2023年实现产业化,既可用于电动汽车也可用于储能电站。


中科海钠:同样是全面布局钠电池产业链。正极采用三元层状氧化物,负极采用成本低廉的无烟煤基软碳,电池能量密度已达到145Wh/kg,预计到2025年钠离子电池材料产能将达到40GWh。


亿纬锂能:公司有钠电池相关技术储备。


鹏辉能源:已生产出钠电池样品,正极为磷酸盐类,负极为硬碳体系。


三峡能源:与三峡资本、安徽省阜阳市、中科海纳在阜阳市打造的全球首条钠离子电池1GWh规模化量产线正在有序建设中,预计今年正式投产。


欣旺达:拥有钠电池补钠技术及钠电池相关发明专利。


格林美:已完成钠电池研发,正在进行下游客户测试。


振华新材:具备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千吨级生产能力,电压3.8-3.9V,比容145-150mAh/g,循环次数5000-6000次,目前处于送样阶段,已得到部分下游客户的认可。


华阳股份:通过阳煤智能制造基金持有中科海钠15.56%的股权,共建年产能2000吨(约0.8 GWh)正/负极材料生产线,2022年投产,2023年将扩产至10GWh。


浙江医药:持有钠创新能源40%股份,投资15亿建立铁酸钠正极产线,预计2022年年产8万吨。


厦钨新能:钠电正极在国内外客户方面实现送样验证。


容百科技:已具备纳电正极吨级生产能力,正在配合下游客户规划开发钠离子电池。


杉杉股份:硬碳石墨复合材料已进入中试阶段。


璞泰来:在硬碳负极、钠电涂覆薄膜等方面均有技术积累。


多氟多:有包括钠离子电池在内的多种新型电池的技术储备,六氟磷酸钠(NaPF6)产品已经批量发货,正在开发NaFSI产品。


山东章鼓:持有安德新材料股份,该公司拥有钠离子固态隔膜生产技术。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