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呼唤“规范化”

作者: 来源:中国能源报 时间:2020-08-17

[摘要]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始终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市场上“野路子”企业居多,操作不规范潜藏诸多隐患,电池型号不统一、回收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仍困扰行业。近期多家实力雄厚企业入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能否因此转型“高大上”值得关注。



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始终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市场上“野路子”企业居多,操作不规范潜藏诸多隐患,电池型号不统一、回收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仍困扰行业。近期多家实力雄厚企业入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行业能否因此转型“高大上”值得关注。


动力电池退役潮的临近,让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林美”)加快了部署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的步伐。


7月17日,格林美发布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无锡格林美与无锡空港经开区管委会签署了年回收处理10万套动力电池与1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拟投资5.28亿元加码动力电池回收。7月22日,格林美再次透露,今年将在武汉、荆门两大园区各投资10亿元布局三元前驱体材料制造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等项目,力争用5年至10年时间再造一个百亿元级年产值的园区。


两笔投资

拿下无锡与武汉两大“战场”


资料显示,格林美成立于2001年,自2015年进入动力电池回收价值链以来,已逐渐形成了“电池回收—原料再造—材料再造—电池包再造—新能源汽车服务”的新能源全生命周期价值链。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以及早前售出的新能源汽车进入生命末期,格林美进一步加快了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布局的脚步。


7月17日,格林美宣布,已与无锡空港经开区投资管投会签署合作协议,计划投资5.28亿元布局新能源高值化循环利用项目。7月22日,格林美又在湖北的武汉、荆门两大园区“豪掷”20亿元布局相关产业——荆门园区投资10亿元,加码三元前驱体材料制造和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武汉园区投资10.18亿元,用3年时间建成150万吨城市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网络与集中化绿色处理项目。


“在无锡空港经开区签署的投资协议,有利于进一步推进公司依托无锡优越的地理位置扩大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回收规模,以无锡为基地,在长三角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回收基地,全面满足长三角新能源汽车报废期到来对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绿色回收的巨大需要。”格林美相关负责人透露。


而位于湖北省的格林美武汉园区则将成为其下一个绿色产业业务增长的主战场。“武汉作为‘两型社会’试验田,长江大保护主战场,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格林美董事长许开华表示,格林美要力争3年内在武汉园区建成新项目,5至1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使其成为继荆门园区之后该公司的第二个百亿元级产值园区。


乱象仍存

“野路子”企业危害行业健康


记者了解到,依托领先的循环技术、绿色理念及产业循环价值模式,目前格林美已与全球200多家知名整车厂及电池厂签署了动力电池回收协议并展开合作。


“格林美今年4-5月动力电池包的回收数量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预计全年将实现翻倍增长。一个明显的感受是,这几年动力电池的回收数量也呈翻倍速度在加速增长。”格林美副总经理张宇平表示,在政策引导以及市场发展,目前动力电池回收整体呈现快速增加趋势。


事实上,目前选择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企业并不止格林美一家。记者查询新能源汽车国家检测与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后发现,近年来经营范围包含电池回收的企业数量暴涨,仅2019年一年就有超过700家新企业入局,截至2020年初企业数量更是达到了3000家左右,行业的“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但参与回收的除了光华科技、格林美、赣州豪鹏、湖南邦普等第三方正规回收企业以外,目前市面上更多的是‘野路子’企业。它们既无正规流程,也不遵守环保要求,更谈不上任何技术含量。非正规回收甚至比正规企业还多,打一***换一个地方,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留下污染隐患。”某动力电池回收从业人员忧心忡忡地告诉记者,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行业乱象更应该得到遏制。


前景向好

当前仍需政企多方合作


事实上,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的发展难题并不仅体现于市场乱象的存在,电池型号不统一、回收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也在影响着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退役下来的动力锂电池规格各不相同,电池型号繁杂、品种多样,针对单一型号电池的回收难以形成规模,增加了回收成本。此外,残值评估缺乏一致性、尚未建立起共生共赢的产业链生态圈等问题,也影响着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上述从业人员告诉记者,虽然格林美已经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价值链,但由于整个产业的生态圈尚不完善,信息数据不能共享,所以企业仍面临许多限制和壁垒。“总体来看,我国动力锂电池回收前景向好,但现状并不乐观,仍需政府、社会的多方努力合作。”


对此,张宇平表示认同。他认为,当前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仍处于产业发展初期,回收总量与装机总量还不匹配,目前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市场增速已经逐渐开启,未来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市场的竞争或将聚焦在各家企业的回收网络建设、高效处理电池及汽车回收的技术装备及为客户提供更多增值服务的综合实力上。”张宇平指出。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